原文
客问子曰:先生不惮烦劳,而著《地理五诀》者,是谓地理有准也。常见回人不讲地理而富贵有之,汉人则家家论矣,而其中亦多败绝,何也?
子曰:子以地理之道为虚诞乎?无论相阴阳,观流泉,古之圣人业已言之,即此眼前之物,植于此地则易生,于彼地则绝,无者为非,关于地气乎。况典籍中,每日两问,问气山岳钟灵是前人已信之多矣,予义何疑焉?回人虽不讲地,而遇美地自不能不发;汉人中家家论地,然变视其所延之地,师何如耳?不得以人之盲目而委罪于地之无灵也。
客曰:信如先生言,则地理有准矣,富贵可求矣。凡欲大富贵者,寻一大地以形葬先灵,富贵即可操券而得乎?
子曰:足食多嗣,平安之地,可以人力求之。子孙封拜,大地多有奇形怪穴,鬼神呵护,以待有德,非人力可求也。
客曰:信如先生言,是阴地不如心地矣!吾人只积德行仁,又何必问地之吉凶乎?
子曰:子之言固是也,若夫既业地理之学而欲行道于野,当随地大小为人造福。若亦曰:阴地不如心地,则人又焉用彼而哉?
客曰:穿山透地、纳甲挨星、峦头理气之法,前人多津津言之。而先生独不论及,岂前人之妄言而实无其理乎?
子曰:理之有无,予实不知,但试而未验者,予不敢笔之于书以误后人。屡试而屡验者,亦敢公诸于世,予之书传信而已。
客曰:形家之说,岂亦不足重乎?
子曰:富贵在龙穴,形家之说固未可轻也,然必龙真穴的,则富贵可期。稍有差错,难免败绝。况其法繁难,非有力者不能辨。予之书大小咸宜,便于人者也。
客曰:人每言《青囊经》非杨公之书,观其卷首“杨公养老看雌雄”之句便知,而先生深信之,何也?
子曰:如子言,则《论语》开首即‘子曰’二字,是以《论语》非孔子之书。及门所记杨公之书,其徒曾文遄所述其论理颇详悉,又皆屡试而屡验,予焉得不深信?
客曰:先生之书,多载复验旧茔之法,何也?
子曰:地理之道,应验迟久,凡略知一二者,每皆胡言妄议,昧以欺人。予不得已,故予覆验旧茔之法反复言之,使人人有所把握,庶不为言欺人者所惑。
客曰:先生于四科外既增‘向诀’矣,而又有‘向向发微’论,毋乃过多乎?
子曰:‘向诀’中只言水归正库,而过宫不及之法则未论知。‘过宫不及’,俱主不发;而过一宫与过数宫,其言吉凶之大小,岂能一辙。且有同一向、同一水口而言吉凶天渊之别者,不得不条分缕晰也。多言之诮,予知不免而亦不敢辞也。
客曰:先生是书出而天下遂无贫乏绝嗣之人乎?
子曰:不然也。夫古圣贤法言外遗行满天下,而不能使举世盖为君子,况予一枝之微乎!然苟能信予书而一一如法扦葬,亦可以上安先灵而福应子孙也。
【白话简释】
有客人问子(即赵九峰):先生不辞劳苦,而著《地理五诀》一书,是说堪舆地理学问有准的。但常常可以发现,回人不讲地理堪舆而富贵的人有之,而汉人虽家家谈论此学,其中却有不少家道败绝的情况,是为什么呢?
赵九峰答:你以为地理堪舆之学为虚伪怪诞吗?可以这样说,无论相度阴阳,观看流泉,古代的圣人早已谈论过。此如眼前的植物,种植在此地则容易生长,种植于别的地方则容易死绝,这无非是因为地气的缘故。何况古代典籍中,每日两问(即查验)山岳钟灵的秀气,前人已多谈论,我们又何必多生疑心呢?至于回人,虽然不讲地理堪舆,但遇到好地方自然不能不发迹;汉人中,虽然家家讲地事堪舆,然而也要看选的地方是好是坏,其所选的堪舆师水平是高是低才能决定,不能以人的盲目而委罪于地没有灵气。
客问:按先生的言论,则地理堪舆是有准的,富贵也是可以求得的。那么,谁想求得大富贵,只须寻找一上等吉地埋葬先灵,富贵荣华便可稳操胜券吗?
赵九峰答:衣食丰美、子孙繁多的平安之地,可以因人为的办法得到。子孙封侯拜相的大地多有奇形怪穴,鬼神呵护,以等待有德之人,不是凭人力可求得到的。
客问:按先生的说法,是阴地不如人的心地了!既然如此,我们只要积德行善就可以了,又何必去询问地的吉凶呢?
赵九峰答:你的说法虽然有些道理,若人既学地理堪舆,就应该随地之大小为人造福。如果仅谈阴地不如心地,则人就不必学堪舆的学问了,也就忽略了人力的作用。
客问:穿山透地、纳甲挨星、峦头理气之法,前人多津津乐道。而先生却独不谈论,莫非是前人之虚妄之言而实际没有此道理吗?
赵九峰答:有没有道理,我确实不知道,但经过尝试而得不到验证的情况,我是不敢写到书上以耽误后人的。屡试屡验的情况下,才敢公诸志同道合的人,我这样做,只不过是为了传递信息而已。
客问:形家的峦头学说,岂不是无足轻重了吗?
赵九峰答:富贵在龙穴,形家的学说固然不能轻视,然而必须‘龙真穴的’,富贵才可期望达到。稍微有些差错,难免落得败绝的后果。况且其方法繁难,不是有水平的人是不能辨别的。我的这本书,大小咸宜,人人可读,而且雅俗共赏,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。
客问:常听人说,《青囊经》不是杨筠松所著的书,观看其卷首‘杨公养老看雌雄’之句便知道,而先生却深信,这又是为什么呢?
赵九峰答:如你们所说,则《论语》开首即‘子曰’二字,因此认为《论语》不是孔子的书了。及杨筠松门生所记杨公之书,其徒曾文遄所述杨公的理论,很有道理而且又详尽,又都屡试屡验,我又为什么不深信呢?
客问:先生的书中,多载复验旧茔的方法,为什么呢?
赵九峰答:地理之道,应验的迟久,凡对此略知一二的人,常常信口胡言,妄加议论,蒙昧自己又欺骗别人。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才将覆验旧茔的方法反复说之,希望人人有所把握,只有这样,才不会被大言不惭的人所迷惑。
客问:先生于“龙穴砂水”之外,已经增加了‘向诀’的内容,却又有‘向向发微’的内容,是不是增加的内容过多了?
赵九峰答:“‘向诀’中只讲水归正库,即宜立向与不宜立向的问题,而过宫不及之法则未谈论。‘过宫不及’,俱主不发;而且过一宫与过数宫的吉凶之大小,岂能雷同?并且有同一向、同一水口,但吉凶却有天渊之别,不得不条分缕晰。别人讥讽我是多言,我知道这是免不了的,虽然如此,也不敢不这样作。
客问:是不是先生的这本书出来后,天下就再没有贫乏绝嗣的人了?(问的很犀利)
赵九峰答:不是这样的。过去古代圣贤的言论、行为,天下人人皆知,但不能使天下之人都成为君子。何况我这一枝更微乎其微。然而能苟且信我的书而一一按书上的方法扦葬,同样可以上安祖先的灵魂,而下福泽其子孙后代!(答的很巧妙,圣人都不能让天下人成为君子,何况我这一微技?)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