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的警世恒言

图片[1]-老子的警世恒言-玄妙易卜国学

人类的历史是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,但与此同时,人们在改造自然活动中也会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。

对此,老子在其著作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九章中便提出了警告:「天无以清,将恐裂;地无以宁,将恐废;神无以灵,将恐歇;谷无以盈,将恐竭;万物无以生,将恐灭。」

陈鼓应译曰:「天不能保持清明,难免要崩裂;地不能保持宁静,难免要震溃;神不能保持灵验,难免要消失;河谷不能保持充盈,难免要涸竭;万物不能保持生长,难免要绝灭。」

老子应当是世界历史上对生态恶化提出警告的第一位思想家。

春秋时期,诸侯称霸,礼崩乐坏,社会动荡不已,政治体制出现了深刻的危机,传统的与巫史文化相关的天道观发生了动摇。一个著名的事例是子产论天道。子产是郑国著名的政治人物,当时占星家裨灶根据天象预言郑国将要发生大火,要求用玉器禳祭,子产批评道:「天道远,人道迩。非所及也,何以知之?灶焉知天道?是亦多言矣,岂不惑信?」认为「天道」玄远难知,与「人事」毫不相干,裨灶只是说得多了,才偶尔言中。

子产的看法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天道观的迷信。对「天道」的议论逐渐多起来,见载于《左传》《国语》,如说「盈而荡,天之道也」「盈必毁,天之道也」「天道皇皇,日月以为常」。「天道」一语的哲学意味越来越浓,成为巫史文化脱魅的具体表现。

老子是先秦天道观理性化的杰出代表,他也讲「天道」,但更多的是讲「道」。在老子那里,「道」已被提升为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,他是中国宇宙论的开创者,以「道」为哲学的最高范畴。老子为何有关于生态恶化预见性的警示?

这也是老子宇宙生成模式认识的必然结果,在老子看来,天地万物都是由道产生出来的。故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九章「天无以清」那段话之前,老子先说:「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;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盈;万物得一以生;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。」「得一」即是得道,即第四十二章所说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」。

若人类违背了产生天地万物的这个根本的「道」,也就会导致与天、地、神、谷、万物及侯王相对应的「裂」「废」「歇」「竭」「灭」「蹶」等恶果。

可以说,2600多年前,老子即为后人发出了关于生态恶化的警世恒言。

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,老子十分崇尚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。老子认为:人是自然界即天地万物的一部分,人的一切行为都应当顺应自然。这一思想,便是老子的天人和谐思想。纵观历史,可以说最早、最系统地提出顺应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的,就是老子。

所谓天人和谐,实际上就是天人一体或天人合一,即要求人与天地自然界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,而不是人与天地相分离,甚至于相对立。人类只有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,并在与自然相处时顺应和遵循自然规律,才能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发展。

因此,老子生态伦理观首先给今人的启示是:守不住生态环境,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老子所谓「裂」「废」「竭」「灭」的恶果。今天的我们要时刻不忘老子对生态恶化的警告,牢记「要金山银山,更要绿水青山」的发展理念。「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」,做好环境、生态预测与监测工作,防止生态恶化。

宇宙万物与人同源,与人平等

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所说:「在伟大的诸传统中,据我看,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。」道家思想对于生态保护,可以发挥积极作用。
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,《道德经》中说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」世界上的一切,包括天地万物和人都是由「道」产生的。「道」,既是万物之宗,又是万物之始,更是万象之源,天、地、人乃至花草虫鱼等本都同源,这也就使得宇宙万物在「道」中实现了生态自然的和谐统一。这种和谐统一是建立在人与万物的平等之上的,人与万物不仅同源,而且同具有道性,不仅人能够通过修炼达到与道合一的目的,宇宙万物同样能够与道合一。
既然宇宙万物与人同源,与人平等,那么人就不能妄自尊大,不能以人的喜好去改变自然,因此《太平经》说:「天地之性,万物各自有宜。当任其所长,所能为。所不能为者,而不可强也。」天地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长规律,应该任由它们自己所适宜的自由生长,不能强行去改变。
成玄英在《南华真经注疏》中也说:「随造化之物性,顺自然之本性,无容私作法术、措意治之,放而任之,则物我全之矣。」要顺自然的本性,任万物自身之本性而发展。这种顺自然之本性即是道的规律,《道德经》就说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」世间万物都要遵从道的规律,这种规律就是万物自身的物性、本性,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。
从这一角度出发,道家反对人对动植物的掠夺性的开采利用,如《太平经》就从阴阳平衡的角度,反对烧山毁林:「山者,太阳也,土地之纲,是其君也。布根之类,木是其长也,亦是君也,是其阳也。火亦五行之君长也,亦是其阳也。三君三阳,相逢反相衰。是故天上令急禁烧山林丛木,……」
道家认为「一阴一阳谓之道」,世界是在阴阳协和中产生和发展的,若阴阳不调,即会产生混乱。大自然中的山林、草木、土壤都有其阴阳协调的稳定性,如果人妄加干涉,就会造成阴阳失调,造成自然失序,因此烧山毁林等是必须严格禁止的。
道家生态思想的智慧和启示

当人们面对这一系列因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,进而反过来造成的生存危机应如何解决呢?在中国的道家文化中我们寻找到了答案。老子指出,这个世界上存在四大要素:道、天、地、人(王)。其中道是天地万物存在、生成、发展的根源与动力。万物皆由其而存,因其生灭。而天、地、人(王)则代表世间纷纭繁多的物象。
古人将这三者合称三才。之后老子还提出作为四大要素的人应怎样把握道与三才(天、地、人)的关系,并将其作为人们行为的法则,即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。对现代社会而言,就是告诉人们只有立足于三才和谐并存的观念之上,才能求得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。
现代社会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根源是「人类中心主义」心理的作祟。因为一切以人为中心,自然界成了「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」的天然宝藏,对自然环境肆无忌惮地开发和攫取,才导致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。
与之相反,道家历来提倡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,《老子》云,「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亦大」,「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」,认为人只是万物中的一份子,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、更优胜的地位。
在道家看来,天地万物是个有机关联的整体,自然万物有其自身发生、发展的内在规律,而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和「道」的化生物,理应效法自然,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,即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。
如果没有认识和掌握自然之道而轻举妄动,就会导致「乱天之经,逆物之情,玄天弗成」,「水旱气乖迕,流灾积成,变怪不可止,名为灾异」。也因此,道家提倡效法天地之生德,「常行慈心,憨济一切,放生度厄」,以慈悲之心尊重生命、爱护万物,从而达到「天人合发,万变定基」的人与自然和谐状态。
那么,人类应该如何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呢?老子早已明确指出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」其意思是说道性自然,道化生成的天地亦是自然的。只是作为万物之灵或万物之长的人,却往往迷失了自然之性,所以人要法天地之自然、法大道之自然。由于道之自然的体性完全蕴含于天地之中,因此法道之自然,实际上就是法天地自然界之自然,即自然而然。
老子的思想属于崇尚自然的哲学。因此,我们称老子之道为自然之道。自然之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。而无为则是从反面的角度来诠释自然。这就是说,自然和无为是一个意思,即自然是从正面说,无为是从反面说。老子提倡自然、无为,认为宇宙万物有自己运行的自然规律,人类在与宇宙万物相处时其一切行为都应当法道自然、无为。一言以蔽之,道法自然(亦即「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」),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、天人和谐的重要原则。
道经中说:「天地合和,万物萌芽;天地不和,阴阳失度」。讲的就是一种天、地、人和谐共生的理念。人与自然是相互感应、相互影响的。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,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。这不仅是道教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显现,而且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和谐共存和和谐共处的一种生态理念。
所谓「和谐共生」的生态理念,指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过程。《太平经》指出,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,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。即「天、地、人、万物,本共治一事,善则俱乐,凶则俱苦,故同尤也」。也就是说,天、地、人同为自然界中一部分,本身就有着共生、共荣的关系。
所谓「和谐共存」的生态理念,就是指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,自然万物是人类的朋友,也是人类生存必须的条件,如果没有自然万物与人和谐共生,人类也不可能独立存在下去。
人类最大的悲哀就是,遗忘的速度往往超过了物种灭绝的速度。
太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,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;
问题是,我们真的会一直这么幸运下去,一直战无不胜吗?
当下,也许正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警告。
敬畏生命,尊重大自然,不要轻易破坏生态平衡。
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,人和自然的平衡,人和世界的平衡,如果人类自以为占尽了优势为所欲为,那对不起,枪响之后没有赢家。
大自然与人类的命运本是共同体,世界上所有生命,也是一荣俱荣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

    暂无评论内容